或又曰:胃寒与肾水汜溢,有分别否?柴胡生地汤,主治伏邪温疫,人虚证实,正不敌邪,攻补两难,或攻补失宜,日久不解,余氛未尽,阴液大亏,邪正相持,奄然待毙。
白者重在气之滞,赤者重在血之涩,赤、白相兼,心、肺俱受燥也。 气为橐籥,汗为波澜。
本之《内经》,参之诸家,验之今世,即世人泛指伤寒、温疫、春邪、秋邪、时邪、温病、热病诸证之本原也。余谓凡治一切阴虚、阳虚,务在中宫上用力。
虚人及老人鲜首乌三五钱,煎汤下,每早晚服钱半,壮人及年少每早晚服三钱。 痎疾固属三阴,期在子午卯酉,少阴病也。
余谓上不得入,胸有逆也;下不得出,火不降也。盖发其汗,汗大出者,但风气去,湿气在,是故不愈也。
曰:粪前血者,循行大肠之血失度也;粪后血者,脾胃之阴失度也。如系风、寒阻滞所作,必现头痛、身痛、寒热往来之候;内有抑郁所作,必有忧思不解之情;审察内外无据,则元阴之不足无疑。